一、研究背景及意义2009年1月21日,国务院通过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指出我国将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国家公共卫生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药物政策的核心内容之一,其核心目标是保证基本药物的可及性,即保障基本药物的可负担性与提高基本药物的可获得性。
而基本药物的配送作为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关键环节,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是提高基本药物可及性的前提和保障。
随着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以省为单位的统一招标、统一价格、统一配送工作纷纷启动。
但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和医疗改革推行进程不一致以及流通企业发展状况不尽相同等原因,对基本药物的配送上出现了几种不同的模式:即集中配送模式、分散配送模式、分级配送模式和类别配送模式。
本文从四种模式的实施概况、实施难点、优势弊端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挖掘现行配送模式及配送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从提高基本药物可及性的角度提出建议。
二、文献综述(一)国外研究现状1. 基本药物制度的发展自1975 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开始提出基本药物的概念以来,国际上基本药物制度的发展已经历30余年。
2002 年,WHO对基本药物的概念进行了完善:基本药物在卫生系统中的任何时间都应有足够数量和适宜的剂型,价格也应让个人和社区支付得起,至此,基本药物制度已被提到一个重要的高度,成为了现阶段各国制定基本药物政策的核心目标。
2. 基本药物可及性与物流配送所谓基本药物可及性,WHO给出的定义就是指人人能获得价格可承担的药品,能安全、切实地获得适当、高质量以及文化上可接受的基本药物,并能方便地获得合理使用该药物的相关信息。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