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研究背景和目的O-GlcNAc糖基化修饰是由Torres和Hart[1]于1984年在小鼠淋巴细胞中首次发现提出,其作为蛋白质翻译后修饰重要的一部分,影响着众多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在细胞信号传导、转录、细胞分裂、新陈代谢及细胞骨架调控等众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些年来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
原发性肝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肝细胞癌(HCC)占据了约90%[2],且肝细胞癌发展复杂,目前尚未有统一的治疗方案,所以肝细胞癌的治疗为肝癌治疗的一个重点[3]。
同时,O-GlcNAc糖基化修饰也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肿瘤细胞内,为了满足细胞快速生长的需要,需要比正常更多的葡萄糖及谷氨酰胺等物质,改变细胞中的氨基己糖合成途径(Hexosamine biosynthesis pathway,HBP)等多条代谢和信号传导通路,同时这些物质及其产物也是发生O-GlcNAc糖基化修饰的重要前体底物,所以肿瘤细胞内O-GlcNAc糖基化水平也将发生变化,关于这一点有关文献发现在肝癌细胞中发现其O-GlcNAc修饰的表达水平大大提升[4]。
所以O-GlcNAc糖基化修饰水平与肝癌有着重要的关系,而本课题旨在探究蛋白质O-GlcNAc糖基化修饰对肝癌增殖迁移的调控作用,及目的蛋白MTDH O-GlcNAc糖基化修饰水平与肝癌细胞整体O-GlcNAc修饰水平之间的关系。
2.文献综述2.1 O-GlcNAc糖基化修饰概述O-GlcNAc糖基化修饰是将beta;-N-乙酰葡萄糖胺(O-GlcNAc)转移至细胞核和细胞质中蛋白质的苏氨酸/丝氨酸残基上,并与之形成共价连接的一种翻译后修饰。
其具体过程为:进入细胞的2%-5%的葡萄糖进入氨基己糖合成途径,生成具有高能磷酸键的化合物尿苷二磷酸-N-乙酰葡糖胺(UDP-GlcNAc),被糖基转移酶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beta;-N-acetylglucosaminyl transferase,OGT)将N-乙酰葡糖胺转移至目标蛋白上,去糖基化则是由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beta;-D-N-acetylglucosaminidase,OGA)完成。
O-GlcNAc糖基化与传统糖基化有着明显的区别,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O-GlcNAc所修饰的蛋白主要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而传统的糖基化蛋白则主要在内腔室(luminal compartment)和细胞膜表面。
2、O-GlcNAc糖基化修饰是一种单糖修饰,不能进一步延长,但是细胞膜表面的糖基化修饰则较复杂。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