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研究的问题: 主要研究HTA在药品医保准入的情况,分析我国药品医保准入现存问题,通过研究澳大利亚、英国、德国等在药品医保准入过程中引入HTA的做法,对我国的药品医保准入机制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
课题背景和意义:制定药品目录是保障一国健康福利水平和控制药品费用的有效措施之一,而药品医保准入是基于药品的质量、疗效、安全性和经济性等特征,与药品提供者进行协商,以确定何种药品可以进入采购或报销名单、以何种价格进入、并可以在何种范围内被使用和报销的制度安排。
显然,良好的药品准入机制,可以帮助医疗卫生系统理性的选择药品、合理的确定价格、合理的规范药品使用范围和数量,从而达到既保证医保基金安全又提高卫生资源使用效率的目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健康的追求层次越来越高,医疗费用尤其是药费也飞快上涨,导致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医保基金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
卫生技术评估能够对申请进入医保的药品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和社会适应性进行系统评价,为医保决策者提供科学信息和循证依据。
药品是在医药卫生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卫生技术之一,随着医疗费用上涨、医保资金压力增加、临床用药合理性有待提高等问题,对药品进行卫生技术评估十分必要。
鉴于卫生技术评估能够解决医保准入的药物的经济性和医保基金的承受力问题,故域外部分国家已尝试将HTA的相关方法应用于药品报销目录的确定,如澳大利亚通过建立药品福利计划(PBS),并引入药物经济学评价、与制药企业价格谈判等一系列措施来保证药品的合理使用和补偿,提高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发挥降低卫生总费用、合理配置资源的作用。
对于我国,现行的《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主要是由专家遴选专家投票决定临床医疗需要来考虑的,主要考虑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未充分考虑药物的成本效果比或成本效益比,存在着一定的缺陷,虽然自2009年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中就明确提出了按照药物经济学原则进行疗效价格比较的要求,是参照了国外目前较为通行的做法,有利于药品的遴选,但我国的药物经济学研究起步较晚、理论和实践水平较低,国家在制定医保目录时尚未将药物经济学评价纳入具体的准入实践当中。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建议借鉴澳大利亚等国经验, 考虑将HTA作为医保准入的重要决策依据,完善我国医保准入机制,形成科学、合理的《医保药品目录》,便于医改各项工作的深入推进。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