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PbSe量子点作为一种重要的红外光学材料,在光电器件、生物成像和传感器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微晶玻璃凭借其优异的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和机械强度,成为量子点理想的基质材料。
本文综述了PbSe量子点掺杂微晶玻璃的制备方法及其光学性能研究进展。
首先,介绍了PbSe量子点和微晶玻璃的性质,阐述了二者复合材料的研究意义。
其次,重点概述了PbSe量子点掺杂微晶玻璃的制备方法,包括熔融淬冷法、溶胶-凝胶法以及原位生长法,并比较了不同方法的优缺点。
接着,详细讨论了PbSe量子点掺杂微晶玻璃的光学性能,包括线性吸收、非线性吸收、荧光发射以及光学非线性等,并分析了量子点尺寸、形貌、浓度以及基质材料对光学性能的影响。
最后,对PbSe量子点掺杂微晶玻璃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PbSe量子点;微晶玻璃;光学性能;制备方法;文献综述
近年来,半导体纳米晶体材料,又称量子点(QuantumDots,QDs),由于其尺寸与其激子玻尔半径相当或更小,电子和空穴被量子限域效应束缚,展现出一系列独特的光学、电学和磁学性质,在太阳能电池[1]、发光二极管[2]、生物成像[3]以及传感器[4]等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
其中,PbSe量子点作为一种重要的IV-VI族半导体纳米材料,具有较窄的带隙(约0.27eV)、较大的激子玻尔半径(46nm)、强的量子限域效应以及尺寸可调谐的光学特性,其吸收和发射光谱覆盖了近红外到中红外波段,在光电探测器、光伏器件、生物荧光标记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5-7]。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