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内容: (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
一、拟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线粒体自噬(mitophagy)是指细胞通过自噬机制选择性清除多余或损伤线粒体的过程,对于线粒体质量控制以及细胞生存具有重要作用。选择性清除受损伤或功能不完整的线粒体对于整个线粒体网络的功能完整性和细胞生存来说十分关键。近年来,研究发现线粒体自噬的异常和很多疾病密切相关。例如,帕金森病(Parkinsondisease, PD)、阿尔兹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和亨延顿病(Huntingtons,HD)等神经退行性疾病、脑损伤及胶质瘤等相关。 因此对于线粒体自噬的具体分子机制以及生理意义的研究有很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通过查阅文献了解到SHP2对维持线粒体的稳态有一定作用,因此想探讨SHP2是否能够调控线粒体的自噬,并且寻找某种药物分子能够靶向促进SHP2调控线粒体的自噬。
二、采用的研究手段:
1) 通过电子显微镜或荧光显微镜直接观察线粒体自噬体的结构或线粒体自噬的动态过程;
2) 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线粒体膜电位、线粒体总量及免疫印迹技术检测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表达量的变化等方法间接反映线粒体自噬活性;
3) 靶向干预线粒体自噬通路来全面评价线粒体自噬对细胞或机体形态和功能的影响。[1]
三、文献综述:
线粒体是调节细胞能量平衡和细胞死亡的重要细胞器,在内外环境影响下,受损、衰老的线粒体会对细胞生存造成严重的威胁。一方面,线粒体是细胞的能量工厂,通过氧化磷酸化为细胞的生存提供能量和生物合成的底物;另一方面,线粒体代谢过程中活性氧的异常积累会引起线粒体损伤,从而释放促凋亡蛋白,如细胞色素C和其它凋亡因子等。为维持细胞的正常活动状态,受损伤或不需要的线粒体需被及时清除掉。[2]最新的研究表明,细胞主要通过自噬机制选择性地清除受损伤或不需要的线粒体,这一过程被称为线粒体自噬 (mitochondrial autophagy 或mitophagy)。[3]线粒体自噬的异常与多种疾病包括神经退行性疾病、血液病和心血管疾病甚至癌症的发生有密切关系。研究线粒体自噬的分子调控机制将有助于了解这些疾病的发生机制和寻找新的疾病预防及治疗的策略。[4]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