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脑胶质瘤药物DAG的体内过程研究及成药性评价 开题报告14401404 何原子一、 文献综述:1.课题背景恶性肿瘤是严重危及人类生命健康的癌症,据统计,颅内恶性肿瘤约占全身肿瘤的5%,而其中脑部胶质瘤以44%的发病率居于首位[1]。
恶性胶质瘤的常规治疗手段是以手术切除为主,辅以放射疗法、化学疗法等。
考虑到需要维持基本的神经功能,手术治疗无法完全切除肿瘤,因此化学药物疗法在胶质瘤的治疗中扮演着重要的辅助角色[2]。
因此,寻找一种能够跨过血脑屏障并在脑组织蓄积的药物对胶质瘤的治疗至关重要。
目前疗效最好的化学药物是替莫唑胺(TMZ),但该药易产生耐药性,大大限制了它在临床上的应用。
去水卫矛醇是以卫矛科植物蜜花美登木(Maytenus ebenifolia)中分离出的卫矛醇为原料,经溴化、消除反应制得的双环氧化合物[3]。
研究发现,虽然DAG极性较强,但分子量小且结构紧密,可在肿瘤组织优先积累[4],对人脑胶质瘤细胞、肺癌细胞、胃癌细胞、鼻咽癌细胞、肝癌细胞、卵巢癌等多种肿瘤细胞的生长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5~9]。
由结构可知,DAG含有alpha;, omega;-两个环氧环,借助环氧环间的张力可使DAG与DNA鸟嘌呤的N7位交联,引起DNA双链断裂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10]。
由于其独特的作用方式,DAG未来有希望适用于TMZ耐药性人群,将为恶性肿瘤的治疗指引新的方向。
2011年起DAG被FDA批准作为针对胶质细胞瘤、非小细胞肺癌及卵巢癌的孤儿药,现已顺利完成临床一期和二期试验[11]。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