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认同对冲突监控的影响文献综述

 2023-11-27 09:18:29

文献综述

1.1 课题研究现状及研究意义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群体的社会信息与个体的特质信息为人的活动提供基本背景。群体事件成为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Allport,1954/1979( Dovidio, Glick, & Rudman, 2005) 的工具性群体关系的阐述,工具性群体关系主要包括三个成分,即群体认同、群际偏见和群际威胁。群体认同是由认知成分、评价成分、情绪成分构成的三维模型。其中情绪被认为是预测群际冲突感知的最好的预测指标 (Jackson, 2002)。有研究表明,群体认同可以通过影响群体情绪而调节群体行为。群体认同感越强的个体可能越容易体验到不公而引发更强的群体愤怒情绪。群体认同除了对群体行为有独立直接的预测作用外,还可以影响群体情绪和群体效能变量调节群体行为。一方面,群体认同感越强的个体可能越容易体验到不公而引发更强的群体愤怒情绪, 进而导致更多的冲突行为。另一方面群体认同感越强的个体也可能引发对内群体更积极的印象, 产生对群体成员团结性与凝聚力的觉知,由此提高对群体效能的评估,进而引发更多的冲突行为(van Zomeren et al, 2008; Cakal, Hewstone, Schwar, Heath,2011; van Zomeren et al., 2012)。 反应监控在行为纠正、适应性行为和目标导向的行为中起关键作用 (Goren, Borenstein, 2000; Ullsperger, Danielmeier, Jocham, 2014 )。有效的反应监控是预防、避免或减少群际冲突的关键。反应监控的目的在于调节行为以适应变化环境(Ullsperger, Danielmeier, Jocham, 2014 )。反应监控是一种复杂的执行功能,主要包括冲突探测和反应抑制两种功能(周晓林,2004; Fan, Gu, Guise, Liu, Fossella, Wang, Posner, 2009;Posner Rothbart, 2013)。冲突探测是指对实际做的和应该做的之间冲突反应的探测,是成功反应监控的关键,是执行控制的首要认知神经系统。冲突大小以ACC产生错误监控加工的一个重要神经生理学信号来衡量,即错误相关负波(ERN) (Dehaene, Posner, Tucker, 1994 ; Falkenstein, Hohnsbein, Hoormann, 1991 ; Gehring, Gross, Coles, Meyer, Donchin, 1993)。这种冲突监测过程是不断活跃的,需要很少的认知资源,并在自觉意识之下,也就是无意识操作(Berns, Cohen, Mintun, 1997; Nieuwenhuis, Ridderinkhof, Blom, Band, Kok, 2001)。反应抑制是指控制和抑制不合适反应或自动化冲动和习惯的能力,个体通过反应抑制来监控行为、思想和情感(Fujita, 2011)。它是一个特别重要的执行功能,是人类行为的本质特征之一(Baumeister, Heatherton, Tice, 1994; Damasio, 1994)。它是一种资源依赖的调节成分,以覆盖不必要的故意反应倾向,对个体保持理性认知、良好情绪以及行为控制起重要作用 (Brock , Rimm-Kaufman , Nathanson , et al ,2009; Seacute;guin, Arseneault, Tremblay, 2007)。 反应监控受社会背景因素的影响(Koban and Pourtois, 2014)。群体认同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影响认知冲突中的冲突探测,与内群体背景相比较,在外群体背景下出现了更多的错误。与外群体错误相比,内群体错误相关负波更大(Pfabigan, Holzner Lamm, 2016)。 随着生理心理学的兴起以及一般行为反应监控的认知神经研究的发展,脑电与生理技术为反应监控的认知神经与生化指标提供了较为直接的方法。而最近的神经科学研究发现,我们与内群体成员和外群体成员交互作用时存在不同的神经模式(Amodio,2008;Ito Bartholow,2009;Chiao Mathur,2010;Eres Molenberhgs,2013)。因此,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群体认同下的冲突信息反应监控的差异,成为了一个具有理解群体认同和反应监控的理论意义、具有对冲突信息监控的干预的一定实践价值的任务。

1.2 基本概念群体认同:社会认同理论认为,个体会自动地将人进行社会分类(social categorization), 并明确自己所属的群体,以所属群体身份定义自我 (Tajfel Turner, 1979)。个体对群体身份的觉知、对群体的心理归属感及对群体共享价值信念的肯定都是群体认同的构成要素(殷融,张菲菲,2015)。群际冲突:群际冲突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群体/群体代表间至少一方感知到目标或价值观不和谐的过程。涉及群际层面和人际层面,包含着认知、情感、行为的成分,具体表现为以攻击为代表的外显或内隐的行为(Gaunt, 2011)。群际冲突包括多种形式,如歧视、不公正或不平等冲突行为、压迫、攻击、种族清理和种族灭绝等(Hewstone Cairns, 2000)。反应监控:成功的目标导向行为不仅需要正确的行动选择,规划和执行,还需要在出现性能问题或环境变化时灵活调整行为的能力,反应监控则是为成功的目标导向行为而不断根据错误或环境改变而矫正行为的过程,主要包括冲突探测和反应抑制两种功能。冲突探测:冲突探测是对实际做的和应该做的之间冲突反应的探测,它是成功反应监控的关键,是执行控制的首要认知神经系统。反应抑制:反应抑制是指控制和抑制不合适反应或自动化冲动和习惯的能力,个体通过反应抑制来监控行为、思想和情感(Fujita, 2011)。它是一种资源依赖的调节成分,用以覆盖不必要的故意反应倾向,对个体保持理性认知、良好情绪以及行为控制起重要作用。

1.3 研究内容随机抽取30名普通大学生被试参与实验。所有被试均为右利手,无心理疾患,无专业背景。采用2种冲突信息类型(现实冲突;象征冲突)的2X3多因素被试间实验设计。群体认同参照Pfabigan,Holzner Lamm(2016)的群体认同诱发和操作有效性检验的方法。研究采用改编的图-词Stroop范式,结合ERP技术,探讨群体认同对冲突信息反映监控的影响。实验部分行为研究1 群体认同对冲突信息反应监控的影响研究方案:被试:30名普通大学生,均为右利手,无心理疾患,无专业背景。材料:一张包含89个随机分布的点的一个白色矩形的图片;冲突信息材料分为两种,皆为图片-词Stoop范式:一是现实冲突材料,一张一致一张不一致为一组,共4组。二是象征冲突材料,一张一致一张不一致为一组,共4组;中性材料,一张一致一张不一致为一组,共4组。实验设计:被试群体认同分类(2:内群体,外群体)x冲突类型(3:现实冲突,象征冲突,中性)二因素被试间实验设计。因变量:反应时。实验过程:预实验:要求被试估计白色矩形中黑点的数量,告诉他们由于他们估计的点数过高或者过低而分为红蓝两组(实际上是随机分配)。一半的被试认为红色组是内群体,蓝色组是外群体,另一半反之亦然。正式实验开始之前,进行一个加强群体积极认同的实验,告诉被试与外群体一起参加反应时任务,每次试验后,他们的成绩将会与外群体成员进行比较,每次都反馈为他们群体反应更快,让他们对自己的内群体产生积极认同。正式实验开始,用一个幻灯片告诉被试是与内群体成员或者外群体成员一起参加反应时任务(被试内群体和外群体块顺序随机排列),判断呈现图片内容与其上面的词(图片-词Stroop)一致或者不一致,记录他们的反应时。图1 组分配流程图2 团体意识任务流程图3 图片-词stroop任务流程

1.4 参考文献

[1]张莹瑞,佐斌.(2006).社会认同理论及其发展.心理科学进展,14(3), 475-480.

[2]殷融,张菲菲.(2015).群体认同在集群行为中的作用机制.心理科学进展, 23(9), 1637-1646.

[3]薛婷, 陈浩, 乐国安, 姚琦.(2013). 社会认同与内、外群体态度的关系: 群际威胁和群体情绪的中介作用.心理科学, 36 (1), 183-187.

[4]周晓林.执行控制:一个具有广阔理论前程和应用前景的研究领域. (2004). 心理科学进展, 12(5), 641-642.

[5]Pfabigan, D. M., Holzner, M-T., Lamm, C. (2016). Performance monitoring during a minimal group manipulation. Soc Cogn Affect Neurosci, doi: 10.1093/scan/nsw071.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