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FDTD的光纤SPR折射率传感器的研究文献综述

 2024-08-12 20:21:21
摘要

光纤SPR折射率传感器作为一种高灵敏度、实时性强、易于小型化的传感技术,近年来在生物医学、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本文首先介绍了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传感的基本原理,以及光纤SPR传感器的结构和优势。

其次,详细阐述了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光纤SPR传感器仿真分析中的应用。

接着,重点综述了国内外光纤SPR折射率传感器的研究进展,包括不同结构设计、传感材料选择、性能优化以及应用探索等方面。

最后,对光纤SPR折射率传感器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光纤传感器;折射率传感;时域有限差分法;仿真分析

1.引言

随着传感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传感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高灵敏度、快速响应、小型化和集成化等。

光纤传感器由于其体积小、重量轻、抗电磁干扰能力强、易于实现远程控制等优点,在生物医学、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3]。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PlasmonResonance,SPR)是一种发生在金属与介质界面上的光学现象,它利用了金属表面自由电子与入射光子相互作用产生的等离子体波。

当入射光波的频率与金属表面等离子体波的频率匹配时,就会发生共振,从而导致反射光强度的急剧下降。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