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气象灾害的发生频率、强度和影响范围不断增大,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公众作为气象灾害的直接承受者和潜在参与者,其参与气象救灾服务的意愿和行为对有效应对气象灾害、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至关重要。
本文以“公众参与气象救灾服务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为题,在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公众参与气象救灾服务的概念、现状、影响因素和提升策略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推动公众积极参与气象救灾服务、提升社会整体防灾减灾能力提供参考。
关键词:气象救灾服务;公众参与;影响因素;意愿;综述
为了更清晰地研究公众参与气象救灾服务意愿的影响因素,本部分将对“气象救灾服务”和“公众参与”的概念进行界定。
(一)气象救灾服务的概念气象救灾服务是指气象部门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在气象灾害发生前、发生时以及发生后,为政府、社会公众以及相关部门提供气象信息服务、灾害预警服务、应急响应服务以及灾后评估服务等一系列旨在减轻灾害损失的服务。
(二)公众参与的概念公众参与是指社会公众以个人或集体的方式参与到公共事务的决策和执行过程中,通过积极表达意见、建言献策、参与行动等方式,影响公共事务的进程,维护自身权益并促进社会发展。
公众参与强调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是现代民主社会的重要体现。
综上所述,公众参与气象救灾服务是指社会公众利用自身知识、技能和资源,积极参与到气象灾害的预防、应对和恢复重建等各个环节,与政府、气象部门和其他社会组织协同合作,共同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和水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公众参与气象救灾服务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参与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参与灾害信息传播、参与应急救援行动、参与灾后重建等。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