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暖1.5℃和2℃背景下我国冬季极端低温概率风险变化预估文献综述

 2024-08-30 17:46:41
摘要

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重发,对人类社会、经济和环境造成严重威胁,其中极端低温事件作为一种重大气象灾害,会对农业、交通、能源等领域造成巨大损失。

近年来,将全球温升控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1.5℃/2℃以内成为国际共识,IPCC特别报告指出,相较于2℃温升目标,将全球温升控制在1.5℃以内能够显著降低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

因此,评估增暖1.5℃和2℃背景下我国冬季极端低温事件的概率风险变化,对于制定科学的适应气候变化策略,减轻极端低温事件带来的不利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增暖1.5℃/2℃;极端低温事件;概率风险;冬季;中国

第一章绪论

1.1全球变暖与极端低温事件
全球变暖是指地球表面平均温度的长期上升趋势,主要由人类活动排放大量温室气体所致。

自工业革命以来,全球平均温度已上升约1℃,预计未来还将持续升高。

全球变暖不仅会导致平均气温升高,还会导致气候系统发生一系列变化,包括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等发生改变。


极端低温事件是指气温显著低于常年同期水平的现象,通常用日最低气温或日平均气温低于特定阈值来定义。

极端低温事件作为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会导致农作物冻害、供暖需求激增、交通运输中断等,对社会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损失。


1.2增暖1.5℃/2℃目标与气候风险
为了应对全球变暖带来的挑战,2015年国际社会签署了《巴黎协定》,目标是将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2℃以内,并努力将升温幅度限制在1.5℃以内。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