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5-6日江淮地区一次飑线过程分析文献综述

 2024-09-03 10:09
摘要

飑线作为一种典型的强对流天气系统,常伴随雷暴大风、短时强降水、冰雹等灾害性天气,对农业、交通、电力等社会经济部门造成严重影响。

江淮地区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是我国飑线活动最为频繁的区域之一。

因此,深入研究江淮地区飑线的发生发展机制,对于提高飑线预报预警能力,减轻其造成的灾害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利用地面观测资料、雷达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等,对2018年7月5-6日发生在江淮地区的一次飑线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重点探讨了此次飑线过程的天气形势、结构特征、环境条件及形成机制。


关键词:飑线;江淮地区;天气分析;形成机制;雷达回波

1相关概念解释

1.1飑线
飑线是指排列成带状的多个雷暴单体,它是由多个雷暴单体组成的中尺度对流系统,其水平尺度一般为几十至几百公里,生命史可达数小时至十几小时,常伴有强风、冰雹、雷电、短时强降水等灾害性天气。


1.2江淮地区
江淮地区,指长江和淮河之间的区域,是中国东部地区的一个地理分区,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

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江淮地区是强对流天气多发区,尤其是飑线。

2研究概况

国内外学者对飑线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早期研究主要集中于飑线的观测分析、结构特征、形成机制等方面。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