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情境创设现状研究文献综述

 2023-03-13 16:23:42

文献综述

一、情境的相关研究

“情境”一词来源于中国古典文学,它是指人处在一定时间内各种情况相互交织使得内心产生出的一种情绪体验。《辞海》中写道“情境是指一个人在进行某种行动时所处的社会环境, 是人们社会行为产生的具体条件。”[[1]]这是对“情境”的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解。心理学则把“情境”解释为“情境是对人有直接刺激作用, 有一定的生物学意义和社会学意义的具体环境。”[[2]]夏小刚, 汪秉彝老师从认知的角度看, 认为“情境可以被视为一种信息载体, 或者说, 情境可被视为人的认知活动的信息来源。”[[3]]

在国外,杜威对“情境”有着深入的研究,他认为情境是人类生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因素,是连接被建立事物经验、促进思维开始的阶段,这很好地说明了情境对教学的重要意义。在国内,各学者对情境的定义有各种不同角度的解释。其中,研究者刘亦菲分别从学习条件、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三个角度对情境进行了界定。鲁洁教授则把情境看作一种提供强有力的学习动力,从而使学习者获得更好的学习智慧的条件。[[4]]

而针对情境类型的研究,PISA框架对情境的分类标准是最多研究者接受的。它涉及数学内部与外部两大类。数学内部情境指缺乏明确非数学要素的情境。非数学情境一共分为6个子类,包括社会生活情境、学校情境、日常生活情境、虚拟情境、专业情境、其它知识领域的情境。[[5]]

早在近代教育学之父夸美纽斯写的《大教学论》中就存有生活情境教学的思想,书中写道:“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6]],他提出的直观性原则强调引导学生直接感知事物、模型或通过教师形象语言描绘学习对象,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认为教育要联系实际生活,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动机,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下主动地习得知识。

二、情境教学的相关研究

情境教学思想的产生源远流长, 无论是在我国还是在西方,这方面的记载都很丰富。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主张“相机教学”, 并且强调“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孟母有着的著名“断织教子”的故事,这些都是我国古代情境教学的典型范例。

在现代,我国的情境教学依然有不断开创的伟人。江苏省南通市师范二附小语文特级教师李吉林老师, 从教育实践的第一线——课堂教学出发, 经过20多年来教育理论与实践积累, 创造性的构建了一个充满本土气息和时代精神的教学理论与实践体系——情境教学。李吉林认为情境教学具有“形真”“意切”“意远”“理寓其中”四个基本特点;在实践操作上, 她通过不断探索、总结, 逐步形成了以“美”为突破口, 以“情”为纽带, 以“思”为核心, 以“练”为手段, 以“周围世界”为源泉的情境教学操作模式。[[7]]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