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段小学生数学焦虑现状调查研究
——以杭州市某小学为例
摘要:关于数学焦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数学焦虑的内涵、成因,数学焦虑与数学成绩、年级、性别的相关研究。在研究对象上,学者们更多关注初、高中学生。本文对现有文献进行整理,从数学焦虑的概念、测量、成因和影响机制进行梳理。
关键词:数学焦虑;测量;成因;影响机制
一、文献综述
关于数学焦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数学焦虑的内涵、成因,数学焦虑与数学成绩、年级、性别的相关研究。三年来关于“数学焦虑”的学术关注度有了较大的提升,但在研究对象上,学者们更多地关注初、高中学生。
1.数学焦虑的概念研究
关于数学焦虑(Math Anxiety)的研究最早可追溯至1957年Dreger和Auken的一项关于数学焦虑对数学成绩的影响研究。在这一研究中,二者并未明确提出“数学焦虑”这一概念,而是对“数字焦虑”(Number Anxiety)作出定义,即数字焦虑是学生在面临数字运算时,对数学、算术产生的一种不安的情绪[1]。此后,Suiun和Richartdson(1972)等人延续了“数字焦虑”的定义并将焦虑的活动源起扩大至与数学相关的活动,首次提出了“数学焦虑”的概念。数学焦虑是“一种在生活和学习中运用数学和解决数学方面的问题时产生的焦虑甚至紧张的感受”[2]。这一活动来源的扩张使数学焦虑具有更广泛的研究意义。此外,Hembree(1990)和Thorndike-Christ(1995)等人还将数学焦虑与考试焦虑相结合,将数学焦虑看作是考试焦虑的一种特殊表现[3]。
我国关于数学焦虑的研究起步较晚,大致存在两种观点:其一,数学焦虑是个体在接触或学习数学时产生的紧张忧虑的一种情绪状态[4][5];其二,数学焦虑是在完成某些数学任务或者数学测试中出现的情绪,是一种针对特殊活动产生的特殊的情绪。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