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中国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提高,港口作为水陆交通枢纽和对外贸易的重要门户,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珠海港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和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发展与保护的双重压力。
为了客观评价珠海港可持续发展水平,探寻其可持续发展路径,本文以DPSIR模型为理论框架,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关于DPSIR模型、港口可持续发展评价以及二者结合应用的相关研究成果。
首先,阐述了DPSIR模型的内涵、构成要素及其在可持续发展评价中的应用;其次,梳理了港口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评价方法以及研究案例;最后,总结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关键词:DPSIR模型;可持续发展;港口;评价;珠海港
DPSIR模型源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推荐使用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框架。
该模型将社会经济环境系统划分为驱动力(Drivingforces)、压力(Pressures)、状态(State)、影响(Impact)和响应(Response)五个相互作用的子系统,通过分析各子系统之间的因果关系,揭示人类活动对环境系统的影响,并为制定可持续发展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其中,驱动力指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活动,如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城市化和技术进步等;压力指驱动力对环境施加的压力,如资源消耗、污染物排放、土地利用变化等;状态指环境系统在压力下的变化,如水质恶化、空气污染、生态系统退化等;影响指环境状态变化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如人类健康损害、经济损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响应指人类社会为应对环境问题采取的措施,如制定环境政策、采取技术手段、改变消费模式等。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模式,其核心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
DPSIR模型能够将人类活动、环境压力、生态系统响应和社会经济发展联系起来,为可持续发展评价提供一个系统性的分析框架。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